近期,美洲地区麻疹疫情持续升级引发关注。据玻利维亚卫生和体育部数据,截至7月11日,该国今年已确诊105例麻疹病例,其中圣克鲁斯省占87例,因疫苗接种率不足,政府推迟当地学校寒假并启动卫生紧急状态。泛美卫生组织同期报告显示,美洲地区6月中旬已累计7132例确诊,13人死亡,加拿大、墨西哥、美国为病例数最多的国家。这场由麻疹病毒引发的呼吸道传染病,正通过空气传播威胁公众健康。
展开剩余79%麻疹由麻疹病毒(Measlesvirus)引起,属于副黏病毒科,其传染性在人类传染病中“名列前茅”——一个感染者可通过飞沫传播给12-18人,远超新冠(原始株)和流感。
1.传播路径:空气里的“隐形威胁”
病毒通过感染者咳嗽、打喷嚏产生的飞沫和气溶胶传播:
·飞沫可直接被近距离(1米内)的人吸入;
·气溶胶(直径≤5微米)可在密闭空间(如教室、诊室)悬浮2-3小时,即使感染者离开,后续进入的人仍可能吸入感染。
2.致病过程:从呼吸道到全身的“系统性攻击”
·入侵阶段:病毒进入人体后,先在鼻咽部和呼吸道上皮细胞繁殖,随后进入血液扩散至全身;
·症状显现:感染后10-14天(潜伏期)出现高烧(39-40℃)、咳嗽、流涕、眼睛发红流泪(“Koplik斑”——口腔黏膜白色小点是早期特征),3-4天后从耳后开始出现红色斑丘疹,蔓延至全身;
·并发症风险:病毒会破坏呼吸道黏膜屏障,约10%患者并发肺炎(儿童死亡主因),0.1%出现脑炎(可能遗留智力障碍),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出现心肌炎、呼吸衰竭。
1.疫苗接种:最有效的“防火墙”
·儿童接种:我国实行计划免疫,儿童需在8月龄接种麻风疫苗,18月龄接种麻腮风疫苗,建立基础免疫;
·补种建议:未完成接种程序的儿童、免疫力低下的成人,应及时补种,避免成为感染突破口;
·群体免疫:疫苗接种率需达到95%以上才能形成群体免疫屏障,阻止病毒传播(玻利维亚疫情正是因接种率不足导致)。
2.日常防护:切断“飞沫传播链”
·避免接触患者:感染者从出疹前4天到出疹后4天均有传染性,需避免与其密切接触;
·戴口罩+勤洗手:去人群密集场所(如医院、车站)需戴口罩,接触公共物品后用肥皂流水洗手,或用酒精搓手液清洁;
·保持通风:室内每天开窗通风2-3次,每次30分钟以上,降低空气中的病毒浓度。
3.环境消杀:主动阻断空气传播风险
麻疹病毒通过气溶胶在密闭空间传播的风险极高,尤其在家庭、学校、办公室等场所,可借助科技手段加强防护:雷神空气消毒机采用APJD大气变频等离子喷射消毒技术,通过电离空气生成大量活性粒子,主动扩散至室内各个角落,破坏病毒的蛋白质结构和核酸物质,降低空气中的病毒载量。
麻疹虽传染性极强,但也是目前可通过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。全球疫情回升警示我们:疫苗接种率的任何下滑,都可能让“已控制的疾病”卷土重来。作为个人,及时接种疫苗、做好日常防护;作为社会,维护高疫苗覆盖率、支持全球防控协作,才能让“麻疹”成为真正的“历史名词”。
发布于:浙江省炒股配资资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